從聖經瞭望世界論壇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死海古卷

向下

死海古卷 Empty 死海古卷

發表 由 GOGO 2011-06-15, 05:08

死海古卷


這名稱是特指從死海西北沿岸11個洞穴中發現的800多卷古猶太人抄本。



考古發現

早在1947年,一名年輕的貝都因牧羊人意外地發現第一個洞穴,裏面藏有七份古卷。1952年至1956年間,相繼發現超過十個藏有抄本和相關文獻的洞穴。學者們一致認為這些抄本的成書日期,大概是由主前3世紀至主後1世紀。大部分古卷都不完整;學者們要把過千的殘片逐一拼合起來,才可以進一步研究其內容。這是一個非常耗費精力和進展緩慢的過程,因此,至今仍有許多殘片的內容尚未公佈。

在發現古卷的洞穴附近,有一個名為昆蘭廢墟(Khirbet Qumran)的考古地點。經過考古學家在1951至1956年間對此遺跡的發掘研究,證明有一個猶太人社群自主前第二世紀中至主後68年期間在此居住。當中有兩個主要的居住期。第一個居住期(約主前141至107年)包含兩個階段:最初階段是居住在簡陋的、臨時建築物,第二階段(主前107至31年)則有進行龐大的建築工程的特徵,形成了社群居住的地域界線。但經過主前31年的一次地震和火災之後,該址便告荒廢。直至主前4年,上址才參照原初的設計進行維修和重建,正式開始第二個居住期(主前4年至主後68年)。遺跡發現有大火燒過的痕跡,以及羅馬人所採用的箭頭和錢幣,證明該址在主後68年猶太人叛亂中,遭羅馬人摧毀。

昆蘭的建築物中包括一座大的和幾座小的建築物。大的建築物設有一戍樓、廚房、幾個儲物室、一個大蓄水池和幾個房間,其中一個房間設有桌子、長凳和墨池,似乎是作抄寫之用。大建築物的正南方是一個很大的禮堂,連接著一個糧倉,研究人員在此發現超過一千件陶器。遺址還包括有一個陶瓷庫、一個儲物庫,為數不少的大蓄水池和較小的水池,以及一個龐大的輸水系統。建築物之外有三塊墓地,當中有超過一千個墳墓。主要的一塊墓地只葬男人;其他兩塊較小的則還有女人和兒童。在南面一哩稱為弗什卡泉(Ain Feshka)的綠州上,有一個較小的建設。這裏顯然是昆蘭社群的一個農業和工業中心。它設有一個灌溉系統,一塊供飼養動物的園地,和一個大概是皮革廠的地方。

從遺址與古卷之間的種種關係來推論,古卷應屬社群所有。首先,洞穴與遺址非常接近,大部分只需五至十分鐘的步行路程。藏有全部800份抄本之其中500份的第四號洞,僅是咫尺之遙。其次,抄本是在遺址有人居住的同一個時期抄寫而成。第三,遺址所尋獲的陶器,與洞穴所發現的相同。第四,在遺址的陶器上的字跡,與其中一些洞穴的陶器上的一樣。最後,遺址的特徵與潔淨禮儀、宗教聚餐和抄寫經卷的活動非常配合。昆蘭團體大概預期羅馬兵會進侵,於是及早作好準備,把古卷藏在洞穴之中。大多數學者都認為這社群是屬於愛色尼教派的人。古代作者如約瑟夫(Josephus)、斐羅(Philo)和皮里紐(Pliny the Elder)都把他們形容為一個隱修式的猶太人教派。

古卷包含四類型的資料。第一類是舊約書卷的抄本。古卷當中只少了以斯帖記。第二類是旁經的書卷。其中一些(例如《多比傳》和《禧年書》)在發現古卷之前已為人所知。但有其他許多(例如《創世記藏經》〔Genesis Apocryphon〕和《暗蘭遺訓》〔Testamentof Amram〕)則由那時才開始見於世。第三類是一些說明該教派之獨特教義和教規的文獻,當中主要包含一些守則、詩歌/禮儀性的冊子和解經書。最後是一些像《銅卷》(Copper Scroll)一樣不能歸納入任何一個類別的書卷。

本文將把焦點集中於第三類的文獻。我們將綜覽這些文獻所反映的一些主要思想,藉此認識這個在後期與耶穌和初期教會同時存在的猶太人團體。



昆蘭教派

昆蘭教派的起源雖然難以清楚查究,但似乎是與聖殿的領導層意見分歧有關。在教派成立初期,出現一個重要人物,就是一位佚名的「公義的教師」(Teacher of Righteousness),他為教派定方向和目標。這教派相信,神曾經向這位公義的教師啟示有關律法的奧祕。因此,只有他才能夠正確地解釋律法,其他猶太人對律法只有誤解。這教派在這位本身是祭司的公義教師之領導下,拒絕認同當時耶路撒冷聖殿所奉行的敬拜儀式,甚至可能認為那些負責管理聖殿的祭司團是非正統的。由於受以賽亞書四十章3節的感召(「在曠野預備耶和華的路」;參太三3),這個教派便遠移到靠近死海的曠野地區,等候最後戰爭的來臨。他們相信自己作為真以色列,會在神的幫助下大獲全勝,之後,他們將在耶路撒冷聖殿中恢復獻祭的禮儀和真正的祭司工作。

團體成員要遵循嚴格的入會程序、詳盡的行為守則,以及在祭司領導下一個嚴謹的組織科層架構。教派成員一起過著集體生活,凡物公用,一同工作,一起研讀妥拉,以及共同商討團體和禮儀的事宜。敬拜在群體生活中佔有一個重要的位置。教派成員均認為自己正與天使一起敬拜神。禮儀聖餐對他們尤其重要。他們亦定期舉行潔淨儀式。此外,他們還強調要採用陽曆,取代正統猶太教師所用的陰曆。由於該團體不可以在沾污了的耶路撒冷聖殿獻祭,他們便把禱告和順服視為神所悅納的祭。個人的敬虔操練包括對人類的軟弱和罪惡的認同,並對神的恩典和揀選的感恩。



文獻介紹

昆蘭群體其中一份內部的基礎文獻,就是《紀律手冊》(Manual of Discipline〔1QS〕)或稱《社團守則》(Rule of the Community)。該手冊把群體裏的成員形容為「光明之子」;外面的人是黑暗之子,所以神呼召他們要分別出來。他們聚集起來,成為一個神的團體,領受祂恩典的約。他們一起過集體生活,財產公有,共同分擔工作,研讀律法,以及共同商討群體和禮儀(例如聖餐)的各種事宜。群體有一個嚴格的組織科層架構。所有事情──由座位安排以致說話的次序──基本上都是按照階級來分配。最高的階級是祭司,他們是撒督的後裔。接著是利未人或長老。最後是一般的百姓,他們分為千夫長、百夫長、五十夫長、十夫長之等級(參出十八25)。整個群體的領袖是那位教師。每位成員每年都要接受考查,考查的範圍包括知識和行為方面,結果會直接影響等級之升降。

加入群體的規矩非常嚴格。入會者首先要在整個群體的成員面前起誓,表明會遵循群體對律法的解釋,以及不與虛謊之人為伍,並從他們中間分別出來。他要接受那位教師的查考,倘若被認可適合受訓,將獲准加入盟約,開始按照群體的規則接受教導。在頭一年,他不可以參與聖餐,同時,他的財產也與群體的分開。經過一年時間,他要再次接受查考。倘若他獲准繼續,便開始第二年的嘗試期,但他仍然不可以分享聖餐中的杯,而他的財產則以信託形式由群體保管。在第二年尾,他要接受第三次查考。倘若通過,他便可以成為群體的正式成員,獲得一個等級,而他的財產便歸為群體所有。

我們還可以透過這本手冊得知這群體的一些基本教義。神為人造了兩個靈,讓人靠著而行,直至生命終結。這兩個靈分別是光明之君/真理使者/真理的靈,以及黑暗使者/虛謊之靈(參約壹四6)。那些跟從光明之君而行的人,將會獲得永生;那些跟從黑暗使者的,則要接受永刑。人擁有哪種靈是取決於神的揀選,而非他們本身的選擇。這本手冊的結語是一篇詩歌,表達了對人類充滿罪惡和需要仰賴神恩典的深刻體會。這手冊亦表明這教派切望等候彌賽亞的來臨。他們等候的人物有三位:一位先知和兩位彌賽亞──一為亞倫的彌賽亞,大概是指祭司的彌賽亞,一為以色列的彌賽亞,大概是指君王的彌賽亞。

這手冊有不少觀念與新約十分近似。他們對聖餐(和杯)的重視,讓人想到初期教會也同樣重視守主的聖餐。當中提到用潔淨的水進行灑水儀式,亦使人聯想到洗禮。在組織架構方面(長老、監督),也叫人想起教牧書信的教導。有些人把他們對神恩典的仰賴,與因信稱義連上關係。此外,手冊亦分別列出兩種接受不同的靈帶領之人的表現特徵(參加五19-23)、教導信徒要愛光明之子(參約十三34)和恨黑暗之子(參太五43-44)、把自己這教派稱為「那道」(參徒九2)、引用以賽亞書四十章3節來支持曠野中的運動(參可一2)、以禱告作為獻祭的觀念(參來十三15),以及對以賽亞書二十八章16節之房角石的解釋(參彼前二4-Cool

《大馬色守則》(Damascus Rule〔CD〕)是另一本供群體內部使用,包含法律規章和組織守則的重要文獻。當中的內容還包含該群體的起源、對公義的教師之稱讚,以及對其主要仇敵──嘲諷者或謊言者──之嚴厲指責。《大馬色守則》所展示的盼望,似乎只有一位彌賽亞──亞倫和以色列的彌賽亞──而非兩位。此外,它亦預言會有一位解釋律法者和一位全會眾的君王出現。在這段期間,這教派認為本身就是新約的社群。

《會眾守則》(Rule of the Congregation〔1QSa〕)是一本簡短的文獻,當中提出了一些昆蘭群體在末後的日子所要遵守的規則。它特別描述那由祭司的彌賽亞所召開的大會──這正是以色列的彌賽亞會臨到的場合,以及彌賽亞設筵席的儀式。在這文獻中最意味深長的,是祭司的彌賽亞比君王的彌賽亞享有更重要的地位。還有值得我們注意的,是《會眾守則》提出了一些東西,是可以跟新約互相比對的。它拒絕那些身體有殘疾的人參與大會(亦等於不准他們參與彌賽亞的筵席),與耶穌在路加福音十四章12至24節的教訓截然相反。它將拒絕的理由,與天使的在場扯上關係,從某一個角度來看,跟保羅在哥林多前書十一章10節論到女人要蒙頭的理由相類似。它似乎將一般的群體聚餐,與末世彌賽亞的筵席連上關係,仿似耶穌在馬太福音二十六章26至29節所講的。

《聖殿古卷》(Temple Scroll〔11QT〕)重述了摩西所領受的律法。它將那些分散在五經之中,但內容相關的律法分類編排起來,構成一本有系統的法典。它重寫了其中一些律法,亦加添了一些新的。它特別為聖殿和君王列出詳盡的規則,為要在這兩方面給五經補缺。它對聖殿以及耶路撒冷本身的陳設和潔淨,還有節日的週期和按照陽曆所作的獻祭,顯出特別關注。

《戰爭守則》(War Rule〔1QM〕)描述了光明之子(即其教派),與有時稱為基提(參但十一30)的黑暗之子,在末世所進行的戰爭。光明之子由明顯是天使長米迦勒的光明之君所統領(參但十二1);黑暗之子則由比列(Belial)統管。祭司繼續擔任重要的角色。他們率領軍隊進入戰場,縱然他們本身並不作戰。然而,群體所信靠的,並非他們本身的軍事實力,而是神的能力。《戰爭守則》用了一個主要的部分,來詳細描述各種武器、軍旗和戰略。表面上,這守則似乎是為著如何進行這場最後的戰爭而寫的,但其實它的真正用意可能是從教派的角度,向群體的成員保證,他們在曠野寄居的生活不會持續到永遠。最終神會幫他們勝過敵人,提升他們到真正合乎選民身分的地位。

《戰爭守則》與啟示錄的某些部分亦有近似之處。明顯地,兩者都有一個強烈的信念,相信宇宙中會發生一次最後的戰爭(參啟十二7,十六13-16,十九11-21)。它們亦同樣藉著唱歌來慶祝仇敵被擊敗(參啟十八章)。它們都喜歡用號角(參啟八至九章),也喜歡準確地寫出建設的規格和寶石的類別(參啟二十一12-21)。儘管被基督的光芒所蓋過,米迦勒在啟示錄的其中一處也佔有一個重要的位置(啟十二7)。不過,對比於《戰爭守則》提及之米迦勒的國,在啟示錄卻是基督的國(啟十一15)。它採用軍事用語來比喻屬靈爭戰的方式,跟以弗所書六章13至17節近似。

除了這些不同的守則之外,古卷還包括很多詩歌和敬拜禮儀的文獻。當中最長的是《感恩詩》(Thanksgiving Scroll〔1QH〕),它是一份收集了眾多感恩和讚美詩的文集。詩歌的主題很廣,包括對人類軟弱和罪惡本性的深刻體會,對神的恩典和揀選的深信不疑,將人分為義和不義的對比,以及神向這立約群體的啟示。其中一篇詩歌以一位奇妙策士的降生作為題材,不少學者都從彌賽亞的角度來解釋它。另一篇則描述神與比列(即撒但)在末世的時候所進行的一次大戰。究竟這些作品最初是供個人閱讀和默想,抑或供集體敬拜時在儀式中使用,現在已不得而知。

《安息日獻祭之歌》(Songs of the Sabbath Sacrifice〔4QShir-Shabb〕)收集了13首禮拜用的詩歌,每年頭一季的每個安息日中唱一首。這些詩歌似乎在這為期13星期的週期,依照某一個進路來發展:第一至五首歌以地上的敬拜群體作為核心焦點;第六至八首將注意力轉移到天上的敬拜,尤其是第七首精心安排向七位天上的祭司,發出七次讚美的呼召,從而突顯出「七」這個數目;至於第九至十三首,則集中描述天上的聖所和有分出席天上敬拜的參與者。這些詩歌的原意,可能是用以帶領敬拜,體驗與天使一同敬拜的滋味,藉此加強群體成員認定本身就是神忠心和名正言順的祭司。這種有份參與天上敬拜的神奇體驗,與啟示錄所描述的相類似,它亦可能是歌羅西書所提出之問題的背景。

《祝福文》(Blessings〔1QSb〕)是由那位教師向群體的成員、大祭司、祭司、撒督子孫,以及一個在末世出現,將會建立和統治神永恆國度,稱為會眾之君的人物所宣佈的一連串祝福。《祈福頌》(Berakoth〔11QBer〕)是一個禮拜用的祝福文,祈求神給這個群體降下大自然的恩澤(例如:雨水、豐收)。

這教派其中一個最吸引人的特質,就是它解釋舊約的獨特方式。教派的成員相信,舊約的書卷充滿了奧祕,而奧祕的內容則會在該群體的歷史中一一應驗。這些奧祕的含義是隱藏的,直到神向公義的教師和其中一些跟隨者揭示。因此便有解經的需要。解經的其中一個途徑,就是為以下的舊約書卷──哈巴谷書、彌迦書、詩篇、以賽亞書、何西阿書、那鴻書和西番雅書──不斷寫註釋書。這些註釋書充滿了與該教派歷史有關的人物之神祕歷史典故,例如公義的教師、說謊之人、邪惡的祭司、憤怒的獅子。此外,它們說明該教派如何理解舊約已經在他們中間應驗。其中一個值得我們注意的例子是對哈巴谷書二章4節的解釋(「義人必因信得生」),這是一節讓保羅明白到人是靠相信基督而得稱為義的重要經文(羅一17;加三11),但根據該教派的解釋,義人是那些遵行律法,並忠於公義的教師教導的人。

這教派的另一個解經途徑,是按照一個特定的主題來收集有關的舊約經文,然後再加以解釋。《見證集》(4QTestimonia〔4QTestim〕)似乎是一個以彌賽亞經文為主題的文集。《末世選集》(4QFlorilegium〔4QFlor〕)則混合了末世的經文和有關的解釋。它們結合了不少預言末世的人物(那先知、雅各的星、以色列的杖、大衛的枝子,和那位律法的解釋者),而他們之間有著甚麼明確關係卻不甚清楚。對比之下,《論麥基洗德》(Melchizedek〔11QMelch〕)這份古卷所搜集的經文和有關解釋(參創十四18-20;來五10,六20至七17),則把麥基洗德視為最後千禧年的一個重要人物,他將要挽回和救贖光明之子,同時執行神對比列和其黨羽的審判。

自從發現死海古卷以後,便一直引發激烈的爭論。有些激情者宣稱古卷和基督教有密切關係。長期的拖延令很多殘卷的內容遲遲未能公佈,更使爭論火上加油,引致有人指控這是學術界/教會的陰謀,要隱藏那些會對基督教或猶太教構成打擊的殘片。這類指控當然是無中生有。事實上,大多數有關古卷與初期基督教之間關係的臆測(例如:耶穌或施洗約翰曾經一度是昆蘭群體的成員之一),都沒有根據。另一方面,古卷為研究新約提供了重要的背景資料,它們亦有無數用語和觀念,與新約的書卷──尤其是約翰福音──有近似之處。然而,我們卻不可讓這些近似的地方,遮蓋兩者之間的天淵之別:一個是遵從一位已故教師遺訓的猶太隱修教派,另一個則是猶太人和外邦人以傳揚那位死而復活的永活主為信念的宣教運動。

Joseph L. Trafton

http://biblecast.net/book/shengjing1/ab/cd/word/si_hai_gu_juan.htm

曙光圖書館
http://biblecast.net/
GOGO
GOGO
站長
站長

男 處女座 龍
文章總數 : 111
年齡 : 35
來自? : 基督教(非十字架教)
職業 : 網路傳教士
信仰及宗派 : 基督教(非十字架教)
舍克勒 : 18862
注冊日期 : 2008-05-12

http://mypaper.pchome.com.tw/appachgogo

回頂端 向下

回頂端


 
這個論壇的權限: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