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聖經瞭望世界論壇
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轉貼討論:空與情 民間佛教的來龍去脈

2 posters

向下

轉貼討論:空與情 民間佛教的來龍去脈 Empty 轉貼討論:空與情 民間佛教的來龍去脈

發表 由 不是台壇淨法 2009-08-08, 17:24

空與情(一)民間佛教的來龍去脈

作者:梁燕城
佛教有很奇怪的兩極,一端是極高的哲學思維,理論深刻細緻,對宇宙人生有特殊的解釋,不拜偶像,祗求實踐修行以解脫痛苦。另一端卻是俗麗的民間廟宇、離奇的前生後世輪迴說,並沉迷偶像崇拜,攪出充天塞地的鬼神迷信與法術異道。一些有修養的佛學追求者,認為這類民間迷信是受道教的影響,而非佛教真義。但據我的研究,民間佛教仍是由佛教自己發展出來,從神化其教主開始,一步步納入印度教諸神及印度文化幻妄而多彩的世界觀,結果對佛學哲理全盤扭曲,產生滿天神佛鬼靈、到處偶像林立的民間佛教。
一、印度文化與佛教
佛教源於印度,而印度文化的處境為一強烈的對比,一方是濕熱的印度河與恆河平原,另一方則是清寒的帕米爾高原。先是土著達荼羅族(Dasyus)人聚居於平原區,其後公元前1750年雅利安族(Aryans)入侵,壓迫土著族人,視之為奴隸,同時創古印度文明,收集成吠陀經(Vedas)和奧義書(Vpanisads)等宗教典籍。
不同族人聚居在濕熱地帶,民族文化間的隔閡、資源的爭奪、及戰勝者的壓制,形成權勢懸殊的階級社會,壓迫、貧窮、和痛苦成為常見的現象。印度的宗教和哲學思維,始於一種對苦的體驗,進而追探苦的根源,開展出對「我」與「法」(存有世界)的分析和反省,其最終要求是在實踐上能解脫痛苦。
印度文化的基源問題,便是尋求解脫痛苦之道。在古遠的年代,那裡已有修苦行的人。在雅利安人入侵前,印度人拜的濕婆神(Siva),在古代的圖印中已被稱為「大修行者」(mahayogin,可譯為大瑜伽行者 )。修行者很多是長髮祼體,在樹林或高山上默想,尋求神秘的經驗,以解脫人間的苦劫。
雅利安人入侵之前,印度已有沙門團(Sramana),沙門義為「勤息」,指勤於止息世間欲望,是一種出家主義,重視修苦行(tapas)。苦行義為「熱」,即如極熱之苦,在佛教興起稍早之時,有耆那教(Jainism),其教主菩提子亦被稱「佛」,重視苦行,方法是絕食、斷食或限制食物,如半熟與粉末之食,又用特殊坐法苦痛己身,並受寒暑之苦;通過這些痛苦來抑止業物漏入身體,至業物全斷,才是解脫。
這種修道主義與出家主義,是印度文化的特徵,核心就是求解脫人生的痛苦。印度各派宗教和哲學,均是在為如何實踐解脫立下理論。
二、歷史上的釋迦
1. 小城邦主之子
佛教亦是在上述的文化背景中興起。教主釋迦牟尼,原名釋達多(Siddhartha),意為「一切義成」,即達成目的之意,族稱瞿曇(Gotama),義意「最好的牛」。其祖先懿摩爾(Iksvaku),又稱甘蔗王,在浮陀洛城(Potala)建立小國。其四王子被逐,在尼泊爾西南建迦毘羅律城(Kapilavatthu),為臣屬拘薩羅國的一小城邦,疆界約南北六十公里。故佛陀並非擁有崇高地位與榮華的王子,僅是一小城邦主的兒子而已。在他晚年時,全國各族被拘薩羅國所毀滅。
至於釋迦牟尼之名,釋迦(Sakya)意為「能仁」,是族名,牟尼(muni)指「寂默」,了諸煩惱,是修道者的尊稱,類似「夫子」,故全名之意為「能仁族的夫子」。
2. 生卒年代的混亂
釋迦的生平缺乏嚴格的史料,連其生卒年代也缺乏確實定論,祗靠幾百年後的傳說資料。目前可考的是阿育王登基的年代,約為公元前271年左右。而不同佛經有完全不同的說法。《十八部論》說,佛滅後一百一十六年有阿育王,《善見律毘波沙》則以佛滅後二百一十八年有阿育王。中間差了一百多年。
據說釋迦之母摩耶夫人於嵐毘尼園的無憂樹下生下他,七日後便過世。他青年時感到生老病死是人生不可逃避之苦,遂於十九歲(或二十九歲)出家,經六年苦修,後於菩提樹下敷草跏趺坐四十九日,於二月八日夜明星將昇之際成正等正覺,了悟宇宙真相。關鍵在覺悟「諸行無常」,一切都在變化,並通過「業」與「因緣」來了解世界。後來他在鹿野苑開始說法,稱為初轉法輪(Dharma-cakra,印度神話傳說「轉輪王」會來人間建和平;「輪」是兵器,「轉法輪」即破一切邪見),而開創佛教,成立僧團。
八十歲時,佛陀在拘尸那揭(Kusinagara),食旃檀樹耳果而死,亦有謂吃腐肉得赤痢而死。死亡之年,據不同佛經,起碼有四種不同記載。由此可知,佛陀生平並無確實歷史資料,佛經的記載亦無歷史可靠性。(這點與耶穌生平截然不同,新約聖經有相當多的正確史料可印證,包括約翰福音賴蘭[Ryands]殘卷[公元125年]馬太福音殘卷[Thiede定為公元60年]等十八件考古証據)。
不過,無論佛陀生卒年代如何,他在世時大概頗具偉大的品格,也提出一種解脫人生痛苦的實踐方法。他應該不會是鼓吹迷信的人,而是位教導人覺悟宇宙萬法無常變化的智者。他或許想不到,自已後來竟成為受敬拜的偶像和鬼神世界的最高者。
三、佛經的結集及佛陀的神化
1. 佛陀生平缺乏史料
有關佛陀生平,客觀正確的歷史記載幾乎闕如,佛經的記載則已在數百年後,其中難免含宗教的誇張和神話的渲染,故很難確定「歷史上的釋達多」之真象為何。今人崇拜或敬仰的釋迦,恐怕是後來佛教徒創作的神話性人物,而非歷史上那位偉大的覺者。
佛經的結集,乃因釋迦牟尼死後,有關他的言論記憶各有差別,矛盾百出,而不得不統一言論。據《法藏因緣傳卷二》言,佛陀大弟子阿難見一比丘誦偈∶「若人生百歲,不見水老鸛,不如生一日,而得睹見之。」阿難指出這不是佛語,佛是說∶「若人生百歲,不解生滅法,不如生一日,而得了解之。」不料比丘之老師知道後云∶「阿難老朽,言多錯謬,不可信矣,汝今當如前而誦。」可見佛言論已因人的傳講有異。又如《聲聞經》所載,謂佛滅後,有比丘云∶「佛常言,應行是,應不行是,應學是,應不學是,我等於今,始脫此苦,任意所為,無復拘礙。」佛陀大弟子迦葉聞之不悅,遂要結集佛經。所謂「結集」(samgiti),即是「合誦」,找出佛所說的話以共同誦出,並非文字經典的記錄。由這記載亦知,佛死後,有關其言論已不致,結集是要建立其劃一言論,
但祗是口傳的合誦傳統,不能建立文字流傳的權威。
第一次結集在王舍城,但已意見分歧。大迦葉及五百上座(即長老,又稱阿羅漢)主持,曾排斥其中著名的弟子阿難,認為他求渡女姓,及主張可棄小戒,未能離欲,不准其加入,且「把臂推出」。然而後應眾人要求,而允其加入,以湊足五百羅漢之數。可見佛滅後,眾弟子已有不同理解,且爭議甚大,啟分裂之端。
由於意見分歧,乃有第二次結集,在毘舍離城。當時已佛滅百年,為了爭論比丘能不能以手捉金銀的問題,結果西方的上座部與東方毘舍離比丘爭論,據《南傳赤銅鍱部》記載,上座們放逐惡比丘跋耆子等一萬多人;這些人(界外比丘)另行結集,而形成「大眾部」。大眾部來自一般群眾,上座部來自長老,各自否認對方的結集,佛教於茲正式分裂。此二部又各自分化,分成十八部以上,成為部派佛教。
第三次結集,據《分別說部》謂,阿育王(Asoka)集千比丘討論平息比丘間的紛爭,是佛滅二百三十年的事。另一傳說則來自《說一切有部》,稱是迦膩色王集五百人於迦濕彌羅,是在佛滅四百年。早期究竟結集了甚麼經典,很多已不可考。至今留傳的較早期佛經,是南傳的《法句經》(Dhammapada,Pada一字指足蹟,即佛之行蹟,是佛陀之偈的結合),《巴利文本傳統》是佛在世隨機而說之法語。一般專家認為,這是歷史釋迦牟尼唯一可能的真實言論。可惜均是零碎的隻言片語,雖有智慧文學的特質,但不能由之了解佛陀的歷史真相。
早期結集的多是口傳資料,寫成的文字經典,則在五百年之後才有,如較早的《阿含經》(Agava)(阿含的意思是「無比妙法」,或譯「趣無」,畢竟歸趣於無)。在考證上說,要到公元前八年阿育王摩呬陀(Mahinda)時的Vattag anani 王,始有文字的佛教聖典流傳。故除了《法句經》之外,我們不能得知歷史上佛陀之真正言論。佛經的極大部份是後人假托佛陀之名所作,大乘經典則更為後出。故經典的觀點非常分歧,很多不一致之處。後來中國佛教大師用判教之法,重新處理,認為分歧來自佛陀在不同對象和不同體悟時的不同說法,以此來舒解佛經的矛盾現象。

不是台壇淨法
群組:佛教徒
群組:佛教徒

女 文章總數 : 88
職業 : 不詳
信仰及宗派 : 佛教
舍克勒 : 17869
注冊日期 : 2008-05-01

回頂端 向下

轉貼討論:空與情 民間佛教的來龍去脈 Empty 回復: 轉貼討論:空與情 民間佛教的來龍去脈

發表 由 不是台壇淨法 2009-08-08, 17:25

2. 荒誕不經的神話
正因不少佛經是後出,故其中渲染的神話很多,已遮蓋了釋達多本人的歷史真象。有很多神話荒誕不經,如佛陀的出生,是摩耶夫人夢菩薩乘六牙白象騰空而來,從右肋入,而得懷孕,「菩薩在母胎,行住坐臥無所妨礙」。他出生時,「從右肋出,墜地行七步,無人扶持,遍觀四方,舉手而言,天上地下唯我獨尊。」這違背自然法則的記載,已把佛陀神化,而非僅是一位偉大的覺者了。
此外,還有宿世神話,如《佛本行集經十六》提到一個佛前生的故事,是一人在浴盆洗浴時,見林中有鹿交配,自瀆遺精於盆,被母鹿所飲,鹿因此懷孕生一怪物,名一角仙人(Tsyasm),頭有一角,其足似鹿。因上山傷足,咒天不下雨十二年,附近的婆羅栲國受旱災,國王乃請婬女與之共澡,生婬心成婬事,因而失神通,天遂下雨。「佛告諸比丘,一角仙人我身是也,婬女者即耶輸陀羅(即釋達多的妻子)。」這等離奇而邪淫的故事,恐怕是後來佛教徒所作,目的是將當時各地所拜的鬼神仙人,如大梵天、帝釋王、諸神之王、天王等,視為佛的前生,因而視佛高於其他神靈,而其他神靈在來世才變成佛,故敬拜者應先拜佛。如此,佛便不復為「覺者」,而轉列入鬼神仙班矣。
這種神話其實與佛陀無常與緣起的教訓相違背,已變成民間迷信,遠離佛家的哲學。但這類荒誕虛妄之說卻為群眾所崇信,把原本向佛陀致敬與學習的「禮佛」思想,變成迷信的「拜佛」,再加上拜祭滿天鬼神,遂變成今日民間佛教的現象。
釋迦牟尼的歷史真象如謎,不過可以確定,他是一位有智慧、有覺悟、而又有勇氣去克服人間苦難的聖哲。但從其患赤痢而死來看,他基本上是有生有死、在時間中流轉的常人,不是道成身,也不是神。正確的態度應是尊敬他,像尊敬孔子一樣,但絕不應拜祭他,視他為超自然的神。
四、神話與迷信的起源
佛與菩薩被神話化的過程,始於佛教分裂後,上座部持守原初佛陀為人的觀念,認為佛是人間的,要飲、坐臥、排泄,也會有病服藥。但大眾部則把佛陀神化,認為佛身無漏(無煩惱缺陷),不外示現身相給人,自己則在兜率天上,生病食藥也祗是為人作示範的方便法門。據其《南傳》的「論事」所述,北道部說佛的大小便比世間的妙香更香。如此乃產生佛的「法身」思想,即,在地所見的,是佛的化身與報身,為父母所生,為業所影響,然而不外是亦現的相狀(類似基督教早期的異端「幻影說」觀點),報身是虛的,法身是實的,他自己有無邊際的法身,此法身無漏,類似一宇宙之泛神本體。
大眾部將佛陀神化和理想化,不但視其法身為一泛神本體,又主張十方世界均有佛出世。因佛法身常存,此世界的佛雖死,但他世界仍有佛存在。如此,佛教的覺悟哲理遂被扭轉為信「佛法身」及拜「諸天佛」的宗教。
佛之所以被神化,除了因弟子思念其品格風範外,也因為佛陀教訓祗講空與緣,並沒有最高真神的觀念;但人心靈原知道有神,也追求神,故必須將他神化,又視他高於諸神,如諸梵天,如諸梵天、帝釋等;結果即背棄佛陀的無執精神。換言之,這是一方面把釋迦牟尼這人在空間上無限擴闊,視他為無限的泛神本體,以慰弟子思念之情;另一方面又將他在時間上無限延長,而提出宿世神話,並因此產生了菩薩的思想。
1. 菩薩的起源
菩薩原不是指被人拜祭的神靈,而是指追求覺悟的精進。原文為「菩提薩多」(Boddhisattva),Boddhi是指「佛的覺智」,sattva則為「有情」,故其意為「覺有情」。世俗的解釋是認為菩薩不單求自己覺悟,也求他人覺悟,所謂「覺他」,這是菩薩的慈悲心。但其實原初意義卻非如此,如小乘《舍利弗阿毘曇論正》強調菩薩是「覺自」為本的,是「自思、自覺、自觀」,並無言其「覺他」。具印順的考証,菩薩的本義,可見《雜阿含經》中常提到的「佛未成正覺時」,《中阿含經》也說∶「我未覺無上真正道時」,顯明佛在未成佛之前,是有一階段的,這階段即名為「菩薩」。在《銅鍱部傳》的相應部中,提及「世尊應正等覺,未成菩薩時」。故菩薩是佛未成佛時的階段,特別是其前世的修行,是以有情生命追求覺悟,是追求成佛的人,故菩薩的原義是啟發人自己去追求
覺悟,自己成菩薩,並非膜拜的對象或具異能之神靈。今人拜菩薩,向其求福,已扭曲其原義了。
2. 併吞印度諸神的本生經
這時又產生《本生經》的佛宿世神話,說釋迦牟尼前生即為菩薩,經歷很多世的前生,共三祗百劫(或四祗百劫),這前生故事散見於《阿含經》、《律藏》及大小乘經典中,初結集為《雜藏》,後結果集成《有生經》、《六集經》、《佛本行經》,而《佛本行經》成為虛幻神話的大觀園。
佛經云∶ 「本生云何?謂諸經中,宣說過去所經生事」(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佛的前生故事,在經藏中所傳的,是把印度人的古聖賢視為佛的前生,如「大典尊婆羅門」、「剎帝利灌頂王」、「仙人宗師善眼大師」、「轉輪王頂生」等,皆是非佛教中的偉人,收入成為佛的前生,可說被佛教吞併了。
至於《律藏》中所載,則是民間故事的集大成,如天王、王、大臣、婆羅門、仙人、鬼神、動物(如鹿、象、獮猴、馬、魚、鳥)等,洋洋大觀,有些是寓言故事,有些是荒誕甚至邪淫的傳說,這些均變成佛的前生菩薩行,不斷輪迴,《南傳》共記五四七個故事,有一百四十類不同身份。
這些故事不可能是真實的前世記載,因若輪迴是真實,應可在世界不同地區輪迴投胎,包括生於中國的夏商朝代、中東的巴比倫、與埃及帝國,但所記範圍僅限於古印度,及其社會文化與自然環境,可見這純是文化處境創造出來的神話,不具真實性。此外,既有五四七則故事,即最少有五百多次輪迴,假設每一代平均有六十歲,則有三萬多年歷史,而其間均有十分高的文化。這與現今所知佛之前人類歷史最多二千年之事實不合。佛教祗能推測說,世界有很多劫,如今這二千年歷史不外其中一劫,故之前或有其他歷史,佛陀在這些遠古時代中輪迴;然而此說可謂亳無知識,其根據為玄想的理論,不能証明其不合理之處是合理。其後果祗是神化佛陀,使他成為膜拜對象,結果失去了解脫痛苦的佛學原意。但這《本生經》正是大乘佛教興起的契機。
3. 大乘的本願菩薩
佛的前生被稱為「本生菩薩」,大乘的新思想由此發展。既然佛陀前生發願成佛,而行菩薩道,則他人祗要發同樣的本願,理應也可成佛與菩薩,於是乃有「本願菩薩」的觀念,即釋迦牟尼之外的其他人,也有成佛成菩薩者。因此《大度集經》等主張,人若發願成菩薩,六度修法成佛智,並有悲心誓渡眾生者,即成菩薩;菩薩為渡眾生,會在世間示現種種相,因而很多民間諸神與偶像,均可能是菩薩的示現,滿天神佛即由之而來。
大乘佛教推展「本願菩薩」思想,百多本大乘經作出十方三世諸佛菩薩的世界,憑空創造了很多菩薩,如地藏、文殊、普賢、觀音等,又創造了諸佛,如西方阿彌陀、東方藥師、北方彌勒、南方釋迦。而在中央最高、為諸佛之體者,則為毘盧遮那佛,又名大日如來,是光明本身,在蓮華藏世界說法(蓮華藏世界即所有世界的結合),他向全法界(全宇宙)所有世界開顯所悟的光明世界真相,為十萬億非世界諸佛菩薩與天神鬼叉所包圍。由此觀之,這佛已變成一個內在於宇宙的泛神本體(或大我),連釋迦的崇高位置也被其取代了。□(下期待續)
梁燕城博士為加拿大「文化更新研究中心」院長,其文為他對佛教的研究與批評反省。

不是台壇淨法
群組:佛教徒
群組:佛教徒

女 文章總數 : 88
職業 : 不詳
信仰及宗派 : 佛教
舍克勒 : 17869
注冊日期 : 2008-05-01

回頂端 向下

轉貼討論:空與情 民間佛教的來龍去脈 Empty 回復: 轉貼討論:空與情 民間佛教的來龍去脈

發表 由 不是台壇淨法 2009-08-08, 17:29

前文首先談到佛教的起源,它與古印度人貧窮、痛苦、以及追探苦的根源、求解脫之道有關。接著探討教主釋迦牟尼的生平、佛經產生的過程、以及菩薩的來歷等。
4. 佛像的起源
  至於佛像如何產生呢?佛法既講緣起之空,佛陀已入滅,何來身體形象呢?原初佛教興起時,依其無常之義,自不許雕刻佛像。阿育王大力推動佛教,但卻下令對雕佛像的尼乾陀人格殺勿論,一日之內殺了一萬八千位尼乾陀人,這位被歌頌的聖王之所以如此殘忍,在其正視佛法之原義。阿育王時代的石柱、柱頭等只雕刻法輪、蓮花、菩提樹及佛足石(佛的腳印)等來代表佛陀,因雕其像是一種對偉大者的冒瀆。
  過了百多年,希臘亞歷山大大帝攻滅西印度,建希臘人統治的大夏國,盤踞西北印度,引入希臘的偶像雕刻法,於熏迦王朝始雕佛像。當時在印度西北的 Gandhara省,有Kanishka王取消雕像的禁令,引入希臘雕塑法,把佛雕成希臘諸神的樣子。因已距離佛滅三百年,當然無從知道釋迦的樣子,他們憑想像認為,佛身體一定不同於常人,應該金光閃閃,眉間有白毫,又以傳統中的轉輪聖王之像為特徵,而創三十二相八十種好的形象,依此以建佛像,這「好相」也十分奇特,如「雙手過膝」、「手足網縵如鵝王」(即手腳有鵝腳之蹼),「廣長舌左右舐耳」等。以這種奇怪的「好相」,憑空創造了佛陀樣子,但與歷史上釋迦的模樣毫不相干。
  如今的佛像造形是垂目微笑,下巴豐厚,只是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而建立的形像;而不同的佛,如阿彌陀、藥師如來、毘盧遮那等,模樣均相同,其小異之處只在手印的造形不同。
五、諸菩薩與神佛的來龍去脈
如今研究諸佛菩薩,大都是將其他宗教的神佛教化,成為「菩薩」。今分析部分菩薩之來源如下:
觀音(Avalokitesvara)
「Ava」有「遙遠」或「向下」的意味,是高處下觀之菩薩。「Svara」是「自在」之意,也有神妙之意,「觀自在」即觀事物內在的神妙自在性,或觀世間眾生的聲音,故又名「觀世音」。
高楠順次郎及木村泰賢於「印度哲學宗教史」中曾提到,印度雅利安人拜一位Asyin神,大慈大悲,今錫蘭人仍拜之;印度又有溼婆神(S’vara),能有多種現身,與觀音「應以何身而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一樣。佛教將Asyin與印度濕婆S’vara兩者混合創造了觀音。此外,印度六派哲學中所拜的最高神Isvara,是「大自在天」,與觀音的「自在」意義一致,字根也相同;也可能是Asyin與Isvara結合,創造了「觀自在菩薩」,即觀音。觀音並非歷史上存在的人物,卻是將不同神的名字結合而虛構出來的。
中國民間傳說所謂妙善公主的故事,則是宋普明禪師所偽作,名「觀世音菩薩本行經」(後稱香山寶卷),非印度佛教所原有。在印度的觀音多是男身,結華經認為有三十三身的變化,其中有五個是女身,即四婦女身及一比丘尼身。何以在中國全改為女身,至今仍無確定的考證提供可靠的解釋。觀音是人虛構神靈,並無客觀歷史的存在,其女身形像亦無充足佛經根據支持。
曾經有段時間,到處有人派發觀音在雲中示現照片,說由一飛機司拍照而得,有問這機司是誰,屬何航空公司,為何帶相機,均無交待。後來被揭發,該照片原來是日本一大廟中的圖畫,不過用相機拍一畫而已,並非觀音示現,故是一騙局。然而若真有觀音示現的境像,也不合佛經,不合常理,一個從來未在歷史上存在過的人物,如何可能現形?若是真的,亦必是魔境幻境。
彌勒信仰的研究
彌勒(Maitreya),由Maitri(慈愛)一辭而來,全名譯「彌恒利耶」,華文譯「慈氏」。因其累生多劫,修行慈心三昧故名。
至於彌勒思想成形的年代,根據日本松本文三郎研究有關各經典而著之《彌勒淨土論》,指出是佛滅後三百到五百年,由大乘佛教徒所創,主要的依據是法顯的記載。
法顯傳陀歷國條(399年左右):「越大雪山將入北天竺,有一小國曰陀歷。其國昔有一羅漢,以神通力,將一巧匠上兜率天,觀彌勒菩薩之長短色貌下,還之後,刻木作像,長約八丈,足趺八尺,齊日常有光明。……立此像,距佛涅槃後約三百年,計為周平王時期。」
然而香川孝雄寫《彌勒思想的展開》,指出在阿育王派傳教師、或普夏來多羅王滅佛時期,仍未有彌勒像的記載或出土,故法顯所聞之傳說不足信,而法顯之前也無彌勒事蹟傳聞。
今在印度發現之彌勒像,最古是130-150年,在瑪茲拉出土。可見這是相當後起的佛,是取用其他宗教的神而產生的。
一般學者如J. Filliozat, J. Pozylnshi, S. Levi, H. Abegg, E. Lemotte等考証,指出伊朗摩尼教信一Mithra神,是一末日救主(受猶太人彌賽亞觀念影響),此神當為彌勒(Maitreya)一字的根源。今新疆維吾爾文寫的摩尼教經典,發現記及伊朗巴米揚地方有很多手龍華的神像。故彌勒可能是Mithra在印度的轉變。
彌勒主要的性質是「未來佛」,在古印度,佛教徒因感政治、社會與教團均出現危機,而期待未來有佛來臨。較古的經典中.見長阿含經轉輪聖王修行經,謂過去有轉輪聖王名堅固念,傳位太子。太子不守正法,陷民於苦厄,人為貧窮飢餓所惱,人壽由一萬減至五千,三百,二百,百,十年。後人漸起悔恨之心,而懷慈心,人壽乃由十增至二十,四十,八十,百六十,三百二十,六百四十,二千,五千,一萬,二萬,三萬,四萬至八萬歲,女至五百歲婚嫁,彼時只有九種病症:寒、熱、飢、渴、大便、小便、欲、饕餐、老病;大地平坦,無蚊毒蟲,瓜石變為琉璃,五穀豐樂,「彼時彌勒如來出現,說梵行清淨之妙法,弟子有無數千萬。」
中阿含說本經(東晉有譯本「古來世時經」):「佛在毘那羅的鹿野園……世尊對眾比丘云:『未來久遠人壽八萬歲時.有佛名彌勒如來。』」
兜率天之說源見佛說生經,五百幼童溺死,都往生兜率天流傳稱參拜彌勒聞法,此經約寫於竺法護來中國時(A.D. 250)。流傳彌勒是婆羅門弟子,後成佛弟子,以活現未來國土為理想。可見彌勒佛是取用摩尼教的末日救主而產生,只是宗教神話的轉移,不具真實性。如今有天道教崇信彌勒佛,號稱五教合一,就正是想利用彌勒信仰所偷取的末日救主思想,講三期末劫,以之吸納基督教和回教的末日觀,這是倒果為因的吸納方式。原先是自己選取了他人教義,而後又因這些教義相近,而宣稱吞滅他人,把他人歸併為自己系統之中;這是一種混水摸魚式的混淆。
六、佛教和道教的鬥爭
佛教於五胡亂華期間,隨著胡人大舉進入中國,威脅了傳統宗教的權威,於是引起中國本土道教的反抗。道教徒王浮作《老子化胡經》,主張老子出關西,是去印度成為佛陀,此說被佛教徒利用政治勢力鎮壓了,今剩下殘餘資料如下:
「老子入關,之天竺維衛國,國王夫人名曰淨妙,老子因其晝寢,乘日精入淨妙口中,後年四月八日夜半時,割左腋而生,墜地即行七步,於是佛興焉。」(顧歡,夷夏論,引玄妙內篇)
「老子西升,開道竺乾,號古先生,善入無為。」(西升經,西升章)

不是台壇淨法
群組:佛教徒
群組:佛教徒

女 文章總數 : 88
職業 : 不詳
信仰及宗派 : 佛教
舍克勒 : 17869
注冊日期 : 2008-05-01

回頂端 向下

轉貼討論:空與情 民間佛教的來龍去脈 Empty 回復: 轉貼討論:空與情 民間佛教的來龍去脈

發表 由 不是台壇淨法 2009-08-08, 17:29

其後佛教也不甘示弱,將此經修改如下:
《弘明集有正誣論》:「老子即佛弟子也。故其經云:聞道竺乾,有古先生,善入泥洹,……竺乾者天竺也,泥洹者梵語,晉言無為也,若佛不先老子,何得稱先生。」
《佛說申日經》:「月光童子當出秦國,作聖君,愛我經法」,興隆道慧通和尚作《駁夷夏論》:「經云,摩訶迦葉,彼稱老子,光淨童子,彼名仲尼。」於是佛教反過來把道教和儒家都「包」過去,把老子和孔子都視為佛弟子,這種包容並不是寬和性的,卻具有一種高一等的自我評價,是一種包容式排他。
此外,中國人拜民族英雄關公,而佛教也把關公收往菩薩界,成為佛弟子。據宋張商英作《重建關聖帝廟記》,言天台山,有大刀鬼神「妖形醜質」,遇智顗大師,「鼓髯而出,曰『我乃關某,生于漢末……死有餘烈,故主此山。……此願捨此山,作師道場……相與發心,永護佛法。』師問所能,授以五戒,帝誠受已……。」
從此中國的關公就變為印度傳來之佛教的伽藍菩薩,如今一些佛廟也將守門護法的四大天王中之一位換上關公,蓋因雙方拿武器與穿盔甲,形像相似。不過在中國被視為關帝的大神,在佛教的解釋之下,未成佛弟子時是妖怪,成了佛弟子後,不外是守門的神而已。
這是民間佛教取用他人宗教之神的明証,表面是包容他人,實質卻把其他宗教的神放入佛之下的低品位中,貶斥其他宗教,以包容來完成其排他性。
七、佛教對基督教觀點的謬妄
1. 佛經中的帝釋即耶和華說
據佛教著名經典如《俱舍論》、《佛祖統紀》、《順正理論》、《瑜伽師地論》等的論述,佛教的宇宙觀實在是吸納印度古代的神話故事而來,內中描述的世界與現代科學之觀察截然不同,是印度古哲所虛構的一套宇宙觀。在佛經中所謂一個「世界」,與現今所謂「星球」完全不同,世界是一個圓柱形而非球形,圓柱共分上下五層,最低層是空界,上一層是氣界,再上是水界,再上是金石界,再上才是大地,地是一平坦大地,邊界呈圓形,其上則有山川海洋。
大地中央有一極高之須彌山,由七重山將須彌山圍著,每重山間均有海,到最外層之海邊另有一個鐵圍山將它四面團團包圍。鐵圍山外有四大州,其中一州名叫南方瞻部州,形如印度,乃人類居地。當時印度人以為整個大州就是南方的印度。四大州分處東、南、西、北四方,每州由一天王掌管,即世稱之四大天王是也。各州有不同之海、天,顏色有銀色、黃色、紅色、藍色,人類住的世界屬南。其海、天均呈藍色。
而世界又分色界、無色界及欲界三層次。欲界有六天,在大地及其上空,亦即天堂,色界則共有十六天。無色界則更高於色界,共有四天。
此外又有地獄,在南大州地上有八萬四千個小地獄,亦名孤獨地獄,分佈世界各物如山中,地上,水中,樹上,曠野等等,人在世界隨時會陷入此等小地獄,各大州下尚有八熱地獄。又有天、人、畜牲、阿修羅、餓鬼、地獄等六道輪迴。
這些宇宙觀本是荒誕得很,與當代科學所發現的世界觀違背,顯明是古印度神話,連佛教的護教者聖嚴法師,也承認是「佛教學中的謎」,他又說「須彌究竟何在?筆者不敢否定,也無從肯定。」(見「正信的佛教」71頁)因這世界觀明顯地是神話性的、虛妄的,而部份佛教徒竟用這虛妄宇宙觀為根基,說欲界六天中的第二天仞利天,為上帝之居所,其天神名帝釋,台灣的普明燈著《佛耶問答》中云:「其實上帝名曰帝釋」。
這是典型佛教吞滅和貶斥其他宗教的手法,將上帝放在其二十六天中底層之第二天,在四大天王的天之上。但這明顯與基督教的上帝不同。帝釋原是印度教的因陀羅神(Indra),帝釋梵名釋迦提桓因陀羅(Sakradevanam Indra),釋迦為能,提桓為天,因陀羅為主,名為「能天主」,因為天主所譯之天主同字,竟就附會為上帝。
帝釋住於須彌山頂,喜見城善見宮,有所謂「帝釋網」代表「緣起世界」,「帝釋瓶」,誦出萬物,在密宗的胎藏界曼荼羅中還有個「帝釋天妃」。這與聖經所講的上帝毫無相通處,聖經說「上帝是個靈」,也「不住人手所造的殿」,何來住於虛妄的山頂,有宮殿和各種網與瓶之法寶?
這種附會牽強之說,將印度神話中一個低層虛妄的天宮,來套住無所不在、無限永恆的上帝,是一種層次的混淆,範疇的倒亂。上帝是真理層次,無限永恆,與欲界之物欲層次的天宮之類,根本無關,硬套入去,只顯示無知和思想糊塗。□
2. 佛教比基督教平等之說
中國佛教改變了印度佛教所謂「一闡提不能作佛」之說,由竺道生開始主張人人都有佛性,其後中國佛教倡議人人可成佛,故平等;今佛教人士喜歡指責基督教中人人不能成上帝,故不平等。此說之誤在於概念層次的混淆,把作為人的覺者(佛)混同於作為終極真理的上帝。其實上帝指真理本身,類似佛教所言之空,是屬真如或真諦的真理層次,佛是悟「空」的人,是屬人的層次,成佛與成為基督徒是同一層次,人人不能成空,只能悟「空」而成佛,人人也不能成上帝,卻可信上帝成基督徒。其實基督徒也是「覺者」(達佛境界),蓋信主者皆悟「虛空之虛空」也,聖經講「虛空」的道理,遠在釋迦出生之前。
至於宗教戰爭問題,佛教徒以西方歷史中有十字軍和宗教戰爭,歸咎基督教,其實歷史上在佛教名義之下也有不少殘忍事情,如阿育王見尼乾陀人造佛像,認為有違佛言,竟於花子城屠殺一萬八千尼乾陀人;又如1081年日本延曆寺僧徒數千披甲持刀,火燒三井寺,屠殺其僧人;又東塔寺法藥禪師,領僧兵搶劫殺人,仍被稱為「大眾神人」,更受天皇保護其寺,成為罪犯流氓投奔之所。
二十世紀推動法西斯主義的井上日昭,在鎌倉山修佛法,以日蓮主義建立天皇中心,成立血盟團,於1932年暗殺元大藏大臣,加速侵華野心,故法西斯主義為佛教所推動和贊成。
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日本各寺院推行恤兵事務機關支持侵華,又編中日事變資料,說侵華為合法。1941年佛教連合會參與日本宗教報國會,宣言云:「發揚皇國宗教的本旨,向大東亞共榮圈建設邁進,協助建立世界秩序。」又獻梵鐘製武器。後又主張「掃滅反皇道思想」。這都是用佛教名義進行的戰爭和屠殺。
又如在西藏,當喇嘛大權在握之後,達賴五世曾發出諭令,對拉日孜巴的農奴下令:「你們再企圖找自由,找舒服,我已授權日孜巴對你們施行砍手,砍腳,挖眼,打和殺。」現代中國政府在甘丹發現手銬、腳鐐、棍棒,和用作剜目,抽筋的刑具,不少農奴也親身被剜眼破肢,全都有檔案留存。
佛教徒若認為以上暴行及對暴行之支持,不是佛教本意,也請他們以同樣標準看歷史上的基督教,不能為了傳教之便而混淆黑白,用雙重標準作論斷。(待續)□
本文為梁燕城博士對佛教的研究與批評反省
2. 佛教比基督教平等之說
中國佛教改變了印度佛教所謂「一闡提不能作佛」之說,由竺道生開始主張人人都有佛性,其後中國佛教倡議人人可成佛,故平等;今佛教人士喜歡指責基督教中人人不能成上帝,故不平等。此說之誤在於概念層次的混淆,把作為人的覺者(佛)混同於作為終極真理的上帝。其實上帝指真理本身,類似佛教所言之空,是屬真如或真諦的真理層次,佛是悟空的人,是屬人的層次,成佛與成為基督徒是同一層次,人人不能成空,祗能悟空而成佛,人人也不能成上帝,卻可信上帝成基督徒。其實基督徒也是覺者(達佛境界),蓋信主者皆悟虛空之虛空也,聖經講此空的道理,遠在釋迦出生之前。
至於宗教戰爭問題,佛教徒常以西方歷史中有十字軍和宗教戰爭,而歸咎基督教。其實歷史上在佛教名義之下也有不少殘忍事情,如阿育王見尼乾陀人造佛像,認為有違佛言,竟於花子城屠殺一萬八千尼乾陀人;又如1081年日本延曆寺僧徒數千披甲持刀,火燒三井寺,屠殺其僧人;又東塔寺法藥禪師,領僧兵搶劫殺人,仍被稱為「大眾神人」,更受天皇保護其寺,成為罪犯流氓投奔之所。
此外,二十世紀推動法西斯主義的井上日昭,在鎌倉山修佛法,以日蓮主義建立天皇中心,成立血盟團,於1932年暗殺元大藏大臣,加速侵華野心;此例顯示法西斯主義曾為部份佛教所推動和贊成。
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日本各寺院推行恤兵事務機關支持侵華,又編中日事變資料,說侵華為合法。1941年佛教連合會參與日本宗教報國會,宣言云:「發揚皇國宗教的本旨,向大東亞共榮圈建設邁進,協助建立世界秩序。」又獻梵鐘製武器。後且主張「掃滅反皇道思想」。這都是用佛教名義進行的戰爭和屠殺。
又如在西藏,當喇嘛大權在握之後,達賴五世曾發出諭令,對拉日孜巴的農奴下令:「你們再企圖找自由,找舒服,我已授權日孜巴對你們施行砍手,砍腳,挖眼,打和殺。」現代中國政府在甘丹發現手銬、腳鐐、棍棒,和用作剜目,抽筋的刑具,不少農奴也親身被剜眼破肢,全都有檔案留存。
佛教徒若認為以上暴行及對暴行之支持,不是佛教本意,也請他們以同樣標準看歷史上的基督教,不能為了傳教之便而混淆黑白,用雙重標準作論斷。

不是台壇淨法
群組:佛教徒
群組:佛教徒

女 文章總數 : 88
職業 : 不詳
信仰及宗派 : 佛教
舍克勒 : 17869
注冊日期 : 2008-05-01

回頂端 向下

轉貼討論:空與情 民間佛教的來龍去脈 Empty 回復: 轉貼討論:空與情 民間佛教的來龍去脈

發表 由 不是台壇慈秀 2009-08-08, 17:37

佛之所以被神化,除了因弟子思念其品格風範外,也因為佛陀教訓祗講空與緣,並沒有最高真神的觀念;但人心靈原知道有神,也追求神,故必須將他神化,又視他高於諸神,如諸梵天,如諸梵天、帝釋等;結果即背棄佛陀的無執精神。換言之,這是一方面把釋迦牟尼這人在空間上無限擴闊,視他為無限的泛神本體,以慰弟子思念之情;另一方面又將他在時間上無限延長,而提出宿世神話,並因此產生了菩薩的思想。
但人心靈原知道有神,也追求神,故必須將他神化?問題是那個神未必是耶教的神。

不是台壇慈秀
群組:佛教徒
群組:佛教徒

女 文章總數 : 40
來自? : 台壇冥界
信仰及宗派 : 佛教禪宗
舍克勒 : 17632
注冊日期 : 2008-06-17

回頂端 向下

回頂端


 
這個論壇的權限:
無法 在這個版面回復文章